第57章 一更_开局一个新手村
笔趣阁 > 开局一个新手村 > 第57章 一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7章 一更

  第五十七章

  哑娘会将每次采买食材花的钱全部记好账,到了月底再交给叶兰亭过目。

  赵汾走后,叶兰亭手里没什么可用的管账人才,吴良算是一个比较精明的,但他现在在叶兰亭这里还没有完全取得信任,叶兰亭不会把村里的公账交给他管,只偶尔让他帮忙算一些琐碎账目,比如沙地萝卜平均一亩地收益多少这种小账。

  叶兰亭将王富贵收进培养团队后,就开始让他进蒙学班上课,每个人都不能例外,必须先认字算数。

  王富贵今年十五,又没什么基础,只能先跟着小班的学子们一起学。

  后山砖窑厂用黏土烧制出来的红砖堆成了小山,数量已经够一幢建筑使用了,叶兰亭便开始向周围村子招人,她第一个要修的就是学校。

  她把画的《大古村规划图》和教学楼平面拿给王富贵看,想看看这位建筑天才有没有什么想法。

  王富贵拿到规划图和建筑图纸后,双眼发亮,犹如练武之人拿到一本绝世秘籍般激动。

  他抱着建筑图纸看了很久,佩服地对叶兰亭道:“村长,您真是太厉害了!这些样式的建筑房屋我见都没见过,您居然能凭空设想出来,您真是绝世天才!”

  ……叶兰亭被一个真正的天才夸做天才,不由一阵晒笑,道:“你先看看,有没有那些地方还有觉得不足的,欠缺的,得提前标注出来,不然地基石头一打下去,到时候定型了可就不好改了。”

  叶兰亭这幅建筑图纸,包含一栋两层楼的教学楼,一栋教师宿舍和图书馆等多功能楼,将村坝面积扩大,改成老少皆宜的广场坝,她按照现代学校的操场规格,中间画两个篮球场,篮球场外围五条跑道,一圈下来四百米。这个大广场平时农忙能用来晒农作物,不忙就给村民和孩子们练操锻炼和娱乐休闲用,村里开大会也在这里举行。广场的对面就是村部办公大楼、商务大楼、医院大楼等几座公用便民建筑。

  等修好了中心这几栋核心建筑,再围绕中心广场开始修绿化公园和居民楼。

  王富贵听完叶兰亭的构想,激动得浑身颤抖,道:“村长,咱们大古村以后真的能建成这副画上的模样吗?”

  如果真有这样的地方,怕是人间仙境世外桃源也不为过吧。

  叶兰亭一笑:“那就要看你的本事了,我把你从你娘手中要过来,就是让你办这件事的。虽然你十五岁,但我知道你在土木兴建方面很有天赋,我给你起个头,你把图纸拿回去再研究研究,后面的操作事项就由你来展开。”

  王富贵按捺住心中的兴奋,神色认真地点头:“村长如此信任我,我一定不会辜负村长的信任。”

  叶兰亭写了几张招工启示,到时候拿去贴在镇上,发给隔壁几个村子。这次要招的工人是要会泥瓦和搭砖的,主要以瓦工、筑工、木工这三类。工钱一天三文,上整班,晌午每人给发两个窝窝头。也就是说,凡来大古村做工的,都管一顿午饭。

  这个招工启示一贴出去,就来了很多想要应征做工的人。

  这些人以前都在镇上做过短工,都是有经验的泥瓦匠和木工,给大户人家修过宅子。

  但镇上富户习惯了压榨穷苦百姓,短工和苦工只给一天两文的工钱,还不给管饭。大古村居然发三文工钱,还管一顿窝窝头,两个窝窝头就要一文钱,现在刚交了田税,家家户户缩紧过日子,要是能在大古村吃一顿饱饭,就能给家里省不少粮食。

  但叶兰亭只招三十个人,多的不要,一些有做工经验的邻村村民听到消息来晚了,没有招工名额了,懊恼得直后悔!

  教学楼开始修建了,教书先生肯定是不够的了,目前长期任教的只有一个翟先生,和教体育的张老二。

  叶兰亭想要重金引进几个有学问的教书先生来大古村,但这种人才不好找,宝河镇这种小地方,出个秀才便算难得,再高的已是没有。

  叶兰亭便给杨飞翎写信,让他在上河郡打听一下,看看有没有那种名声很好但怀才不遇的学问人,如果有,就给她回信,叶兰亭愿意亲自去一趟,把先生们请来她的大古村。

  等教学楼修好,教职工宿舍楼和图书馆也修好,再许与高薪酬,叶兰亭就不信请不到好的教书先生。

  信送出去没两天,一个意外惊喜出现了。

  赵汾回到了大古村。

  他本是奉何子骞的命前往地方收粮,从上河郡周边的几座乡镇挨个收,借着这个机会,他就绕道回了一趟大古村。

  从年前去郡上,到如今已经四个多月了,这趟回来,赵汾变化很大,穿上了大商号的管事长褂,身材也微微长胖了些,褪去了没见过世面的乡下土气,面容笑容看起来更精明自如了。

  赵汾回来,最高兴是自然要属哑娘了。

  虽然是老夫老妻,但也小半年没见了,自然是想念的。

  但正事要紧,赵汾一回来,就先到叶家院子禀见了叶兰亭。

  二人在叶兰亭的办公室长谈了许久,说起何氏商号的地下生意,还说起了上河郡与洛城的经济命脉实则是掌握在几个本地有权势的世家手中,何氏就是其中之一;最后又说到北方盛军与陈军的战况,当今新朝廷的动向,多地很多现任郡守都还是陈朝的旧臣,洛城和上河郡一些世家大户基本都是观望的状态,赵汾还听说,一些地方势力会悄悄给陈朝军队运送粮草,但这些势力隐在暗处,天京那边也无法彻查。

  前些日子陈军占领了沧州至关重要的朔城,现在战事十分胶着,据说天京又派了一支大军前去镇援。

  上河郡和洛城的盐价越来越贵了,因为打仗,今年春季的田税收得高,好多地方的农民交了田税后,粮食不够吃,哪怕是何氏这样的大商号下乡收粮,这一个月来,也没收到多少粮食,粮食主要来源还是一些地方地主。

  叶兰亭听完赵汾从外面带回来的消息,表情有一丝疑惑。

  她起先以为陈国那股军队只不过是一些虾兵蟹将,小打小闹,要不了多久就会被盛朝大军镇压下去,但现在看来……好像陈国的旧朝势力大有死灰复燃的迹象啊……

  居然还有多股地方势力悄悄给他们运粮草。

  叶兰亭摸着下巴沉思,明明她这个正统的‘亡国公主’在此,一直隐匿身份无人发现,北方那股陈朝军队到底拥护的到底是谁啊?

  该不是她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有直系血缘的亲人吧……

  但叶兰亭也有一个好消息告诉赵汾,他们大古村后山发现了一个盐矿,现在已经开采出来,开始在晒盐了。

  赵汾又惊又喜:“您居然开采了盐矿!”

  要知道,现在盐价可是和铜价不相上下了。

  叶兰亭点头:“没错,现在晒出来的盐还秘密存在仓窖里,没有往外卖,我是想等杨青锋他们回来后,再借狼牙寨的名义开始贩盐。”

  赵汾想了想:“流寇贩私盐确有其事,何氏商号也曾这样行事过,但我们既然有了自己的盐矿,借用‘流寇’的名义恐怕就不够了。……我有一个法子,我听说洛城那边有一个很大的河运码头,是连接南北通货的船运要塞,如果能打通这个关隘,我们的盐便可直接贩往北方。”

  叶兰亭立马领悟到其中的奥妙:“这倒是个好办法。”她立马想到,“要是我们能有一条自己的商船,那就更好了。”

  赵汾沉吟片刻,道:“船倒是不难买,这个我可以去想办法,我在郡上认识了一个船商,回去后可以托他打听打听。”

  叶兰亭紧接着道:“既然是这样,狼牙寨那波人看来我得重新放回去,盐的出源地不能让人知道在大古村,以狼牙寨的名义和船运码头打交道,会省去很多麻烦。”

  赵汾说:“也不能让何氏知晓。我一直怀疑何子骞送往北方那批货的真实目的。如果盐矿的事被何氏知晓了,恐怕就不是上次买香皂秘方那么简单了。”

  叶兰亭若有所思,何子骞……,他这么年轻,怎么可能和陈朝旧军扯上关系,如果有关系,那也只有一种可能。她对赵汾道:“你回去后打听一下何子骞的父亲和本家背景,然后让杨飞翎秘密传信与我。”

  赵汾点头应下,又说了些近期的其他事,一直谈到月上梢头,时间不知不觉流逝。

  叶兰亭看了看天,笑道:“都这么晚了,你赶紧回去吧,哑娘还在等着你呢。嵩娃和东娃被翟先生带去靠童试了,先生说,两个孩子聪明刻苦,是有机会能考上的。”

  赵汾又欣慰又感激,他离开大古村这四个多月,家里老老小小都是村长在帮忙照顾,叶阿公去世他却没能回来祭奠。

  叶兰亭道:“多的话就不必说了,先回去和家人团圆吧,此次你绕道回来,不能多待,明天又要启程,时间宝贵,就别在我这儿耽误了。”

  赵汾面皮微郝,向叶兰亭行礼后告退,踏着村里宁静柔和的月色回了自家院子。

  哑娘正坐在屋子里等待,桌上点了一盏松油灯,照得屋子里光线温暖,盘子里几道菜,有炖有汤还有白面馒头,做好后放了一个多时辰已经冷掉了,哑娘支着面颊,不时朝屋外院门张望,眼里满是掩藏不住的期盼。

  终于,几声狗叫远远响起,一道健壮身影出现在月色中,渐渐走进了。

  赵汾走进屋子,朝哑娘一笑:“哑娘,我回来了。”

  哑娘连忙起身,对他比划几下,就要将桌子上已经冷掉的饭菜端进灶房去重新惹一下。

  赵汾却走过去,从后头将哑娘身子抱住,蹭了蹭她的头发,柔声道:“别忙活了,坐下陪我说说话吧。”

  哑娘身子一僵,便低下头不动了。

  赵汾将她转过身来,却见她眼圈泛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忙问:“这是怎么了?谁欺负你?”

  哑娘摇头,抬头,温柔的眸光仔仔细细在赵汾脸上看了一遍。他好像长胖了一点,穿着湛青的长褂和布鞋,人看起来也精神了,应该在外面没有吃苦头,只是四五个月不见,哑娘心里是有点怯的。他去了大城郡,见过世面了,也接触了年轻漂亮的女人,会不会就嫌弃她这个哑巴了……

  赵汾和哑娘夫妻多年,不用她比划,只看她那眼神就知道她在想什么,叹一声气,将人抱进怀里:“胡思乱想些什么呢,我心里只有你。我不在家这些日子,你一个人又要照顾母亲,又要照顾嵩娃东娃,辛苦你了。”

  哑娘摇摇头,心里感到一阵暖意和踏实,也伸手抱住赵汾,将脸贴在他胸前。

  两人在屋子里抱了会儿。

  赵汾拉着她在桌旁坐下,看了看桌上的饭菜,也不介意饭菜凉掉了,拿起筷子就吃,一边吃还一边道:“我这次回来,听村里的人都说,你很能干,六七十号人吃饭的大食堂都是你在掌厨。”

  哑娘忙身手,示意他把冷掉的菜给她拿去热一热再吃,赵汾摆摆手手说:“不去麻烦了,这菜你刚做好不久,吃着还是温的,不用热。”

  赵汾看着堂屋,发现屋子里多了个新布置的物什和家具,窗边多了个长书桌,书桌上面还摆着些纸笔,应该是置办来给嵩娃和东娃读书写字用的。

  “你有心了,我刚刚从叶家院子回来,听村长说,嵩娃和东娃都去靠童试了,家里全靠你打理得井井有条,我在外头才能没有后顾之忧。”

  哑娘就坐在旁边,柔柔地看着他。

  赵汾从怀里掏出一个钱袋,里面装了些银两,他将钱袋递给哑娘:“这是我在上河郡那边攒的银钱,都给你。家里需要什么你就看着置办,不要舍不得花,现在咱家条件好了,你也去给自己买几件好衣裳。我本来在郡上托大丫帮我买了几匹好布,只是这次回来不方便,便没有带,下次回来给你带回来。”

  哑娘比划:“村长给大家发了衣裳和布,不用花钱买,我做了新衣,母亲和两个孩子也有。”

  “嗯,你们在家有村长照顾我是放心的,村长是个有大格局的人,将来必不会只局限这一村之地。”赵汾满含深意道了句,吃完饭,又起身去侧屋看已经睡下的老母亲。

  等他从侧屋出来,拉着哑娘的手,道:“时间不早了,我明日上午还要赶路,歇下吧。”

  哑娘脸一红,点了点头。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o.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o.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